您好,欢迎来到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成果公报
成果公报

重大招标课题成果要报第2期

来源:河南教育科研网 作者:杜习民、张锋 发布时间:2018-09-19 10:50 点击量:8421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成果要报第2期

 

 

深化河南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也是教育大省、考生大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社会极为关注,影响极为深远,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

  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兼顾科学性和社会性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必须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改革发展,要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联系基本国情和政治、社会现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紧密联系,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公平公正。

  •   

  二、注重考试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考试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关系着国家人才选拔的质量和教育的公平公正,关系着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新时期,我省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考试治理制度和治理体系,发挥考生考试主体作用,形成综合治理能力,扎实推进考试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还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考试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考试招生机构,加强考试队伍建设,运用法律手段,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对标准化考点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加强对考试防弊信息技术的升级,加强对考试信息技术应用,推进考试信息化建设。

  三、科学建立分类考试招生选拔体系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我省要根据国家确定的分类考试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根据不同高校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实施不同的多元化选拔录取制度。第一个层次,国家或省级重点建设高校,建议实行基于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成绩,并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择优录取。同时,建议在高考选拔过程中,学生的学术性成绩只作为门槛条件,即其达到招生高校的相关要求时,可以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第二个层次,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普通高校,在高考成绩基础上,可以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结果进行录取。第三个层次,以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逐渐由依法自主进行入学考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的招生形式,逐步过渡到根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核准入学。

  四、进一步推进区域和城乡学生升学公平

  升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根本,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河南作为教育生源大省,应下大力气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建立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的政策机制、完善招生办法措施,不断改革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积极解决区域和城乡学生升学公平问题,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要努力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一是要全力争取国家对我省重点高校建设的支持,二是要积极争取教育部、省外重点高校对我省招生的支持,三是要努力争取国家在政策上对我省高等教育的支持。

  积极推进我省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升入重点高校专项改革,争取更多的农村专项招生计划,促进区域和城乡学生升学公平,保障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享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加大监督和违规惩罚力度,做到加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使高考加分制度真正照顾到优秀人才和弱势群体,促进区域和城乡学生升学公平。

  五、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为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而建立的一项新的教育考试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发展基础;二是增加学生选择权利,促进个性发展;三是改革教育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四是科学合理地建立高中与高校之间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有利于高校选拔各类人才,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扩大学生、高校双向选择的自主权;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专业化建设和考试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建设;加强法制化建设,推进依法治考、依法治招;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保证考试招生科学、公正、高效。

  要进一步研究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高招中的使用办法。要统一合理确定选考科目的原始分值,还要科学合理设计原始成绩的等级转换,使等级成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保证与高考统考成绩的可加性以满足选拔的需要。要提前公布等级成绩转换办法,并加强对转换等级成绩的必要性和成绩分布量表的宣传。

  六、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

  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破除高校选拔所存在的“唯分数论”、“见分不见人”等流弊与症结,切实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我省《方案》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强调要开展试点工作,“2016年省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17年试行,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实施。”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展专项、区域试点,适时开展试点情况的交流和专业指导,探索建立省际间协同创新和共享机制。要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深入改革一线,指导有条件、有意愿开展试点的高中学校或地区进行专项改革实验,不断总结凝练改革经验,及时发现、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从而为2018年的全面实施奠定扎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七、积极探索投档模式改革

  首先按照高校、专业类别以及招生的不同需求,科学合理划分录取批次,对不同的批次选取不同的投档模式;其次要进一步优化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完善平行志愿投档的功能,增加平行志愿的个数,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招生的要求,实现按“学校+专业”录取模式和“动态加分”功能,扩大实行新型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录取批次和高校。高校提前确定并公布各个专业的录取要求,并扩大应用平行志愿投档的专业,以保证招生的公开透明,促进公平公正,减少学生志愿填报的风险,推进科学选才、择优录取;第三,有特殊招生要求的院校实行提前录取,如军事、公安、司法等,可按照院校志愿优先的投档办法录取。经过批准采用“三位一体”录取的院校可在提前批录取,也可以通过提前公布招生原则,提前测试评价,将评价结果报省级考试招生机构纳入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第四,可以进一步探索“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录取时由学校自主确定综合评价办法,依据统考和选考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如果一个考生能够同时被多个志愿录取,则按考生志愿顺序确定录取学校和专业,增加考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机会。对于投档过程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权重大小可根据我省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考试管理水平、招生录取情况以及高中课程教学实施情况研究调整。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使用办法的改进和权重的调整,为今后改革的逐步完善和深入留出余地和空间。

  八、加强宣传引导,积极稳妥深化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前途命运,关系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基础教育的改革,承载着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期望,承载着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重任。考虑到此制度改革的高利益性,我省要对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工作统一部署、管理。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以及市级、县级和学校各自的职责,理顺工作关系,促进省级、市级、县级和学校的整体联动,建立强有力的改革推进机制。要采取多种方式,做好政策的权威解读、释疑工作,尽最大可能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为改革营造良好氛围。要切实关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建设等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改进教师管理办法,研制学校建设标准,增加专项投入,满足考试评价改革和教学改革需求。

  

  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

  课题编号:[2015]—JKGHZDZB—16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杜习民、张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