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58年
来源:河南教育科研网 作者:河南教育科研网 发布时间:2021-04-22 21:29 点击量:6009
1954年,长葛县第三初级中学(今尉氏三中)全校师生在校长魏光轩的带领下开辟耕地饲养牲畜,有组织地参加生产劳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农作物和牲畜的增产试验,成功后就向当地农村推广,学生放假后就回乡参加劳动。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不仅解决了一部分伙食费、学费和书费,减轻了学校和家庭的负担,也为学校建设节约了经费。同时,学生还从劳动中感受到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
1957年春,毛泽东主席在对教育工作的指示中,阐明师生要有一定时间参加生产劳动,学校要办工厂、农场等。从1957年底开始,勤工俭学运动在河南省各地大中小学校普遍开展起来,许多学校建立了自我服务性质的劳动组织,开展校内外服务性劳动及农业生产、水利建设、基建工程等劳动。为便于师生参加农业生产,农村学校调整了寒暑假的起止时间,延长了麦假和秋假时间。各地教育部门加强了对师生的劳动教育,并将劳动课作为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开封市还将劳动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1958年1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两个好榜样》,推广河南省长葛县第三初级中学勤工俭学的经验,评价长葛三中这种勤工俭学的做法是一件有意义的、值得大力提倡的事情,是革新学习风气、进一步促进全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件大事。1月28日,共青团中央发布《关于在学生中提倡勤工俭学的决定》,号召青年学生适当参加生产劳动。3月,全国教育行政会议进一步肯定了勤工俭学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勤工俭学、半工半读是体现教育方针的一项根本措施,它应该服务于教育,生产劳动必须列入教学计划。根据中央精神,中共河南省委文教部在长葛召开现场会,号召全省教育战线学习长葛三中、郑州市沟赵社办中学和新乡市手工业子弟学校勤工俭学的经验。
1958年8月,毛泽东主席在视察天津大学时指出,高等学校应该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并特别提到河南省长葛三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先进经验。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规定在一切学校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指出今后的方向是学校办工厂、农场,工厂和农业合作社办学校。
勤工俭学、勤俭办学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学生摒弃了过去鄙视体力劳动的旧观念,增强了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另一方面,他们也学到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掌握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巩固了课堂知识。同时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本站所有内容,由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自身创作、收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有;从公开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原作者。
如需转载,请与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络。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河南省教育厅
-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 省内高等院校
- 各地教科院所
- 中国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