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69年
来源:河南教育科研网 作者:河南教育科研网 发布时间:2021-05-03 15:56 点击量:6079
郭晓棠(1910—1969),河南省沁阳县人。
1924年,郭晓棠在开封中州大学附中就读。1927年秋,考入开封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1932年2月,郭晓棠与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杨斯萍结识,逐渐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并积极为党工作。他与河南大学、开封女师、北仓女中和开封高中的20余名进步学生成立“新兴教育社”。他们还与其他学校联合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抗日救国教育活动,组织为红军募捐等宣传活动。1932年4月,郭晓棠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6月,郭晓棠在沁阳县领导农民斗争和准备武装暴动。当时正值白色恐怖时期,开封当局大肆逮捕共产党人,郭晓棠在开封的住处也被查抄,他被迫离开开封,期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3年初,他才与隐蔽在北平的河南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同年6月,郭晓棠应民主人士王拱壁的邀请,到南阳嵩山公学任副校长兼教员。1933年到1936年,郭晓棠先后在南阳嵩山公学、新蔡今是中学、杞县大同中学、临汝汝阳中学、开封中山中学、许昌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洛阳复旦中学等校任教。
郭晓棠到豫西后,由一名教师而成为党的专职干部,先后担任豫西特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等职务,一度代理省委书记。他在洛阳工作期间,他不畏艰险,顽强地战斗在第一线,紧密团结、依靠群众,在敌人鼻子底下积极活动,开创新局面,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牺牲。为培训党员干部,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编写通俗易懂的教材,并撰写讲稿到各地讲课。他不仅为豫西党组织培养了大批党员干部,而且还向豫西、华北、鄂中及延安输送了一批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1941年6月,河南省委撤退到延安,郭晓棠任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1943年6月,郭晓棠到华北联合大学从事马列主义教学工作,期间他撰写了《中国社会发展史论纲》《近代中国社会史简论》。
新中国成立后,郭晓棠先后任河南大学教务长、开封师范学院副院长。1956年,在中共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郭晓棠被选为省委委员。1957年5月,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58年冬,任省委机关刊物《中州评论》副主编和省委高干培训班负责人。1961年,郭晓棠调任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64年2月,当选为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晓棠受到迫害,于1969年3月去世,终年59岁。1978年12月,在党中央领导与关怀下,中共河南省委为郭晓棠在“文化大革命”的冤案平反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本站所有内容,由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自身创作、收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有;从公开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原作者。
如需转载,请与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络。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河南省教育厅
-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 省内高等院校
- 各地教科院所
- 中国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