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之窗 > 献礼建党百年 河南教育百篇
献礼建党百年 河南教育百篇

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82年

来源:河南教育科研网 作者:河南教育科研网 发布时间:2021-05-16 19:25 点击量:5589

 

 

  吴绍骙(1905—1998),安徽嘉山县人,著名玉米育种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2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4年公费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农学院留学,获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历任第三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河南省民盟主委、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河南农学院副院长、河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绍骙受聘担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同年12月,吴绍骙作为特邀代表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作重要报告——《利用杂交优势增进玉米产量》,其建议被政务院颁布的五年良种普及方案和农业部制定的“全国玉米改良计划”采纳。

  1950年至1956年,在河南农学院正职不到位的情况下,吴绍骙负责学院全面工作。1952年前后,吴绍骙培育出综合品种“洛阳混选1号”,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956年,他提出异地培育玉米自交系,在南方进行选育,一年种植两代,缩短培育一个杂交种的时间。1961年,这一提议受到农业部的表彰,且迅速推广开来,并将研究领域从玉米扩大到高粱、小麦、水稻、棉花、大豆、西瓜和蔬菜。他所领导的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先后育成豫农704、豫单5号、豫双5号等优良杂交种,并在省内外推广。1975年,在他的倡议下,河南省科委组成了包括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全省性玉米协作组,由他担任顾问,并开展“高产、稳产、低成本”的综合研究,实行科研、示范、推广三结合。吴绍骙所主持的项目先后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和1982年农业部科研成果一等奖。他为发展我国的农业高等教育和玉米育种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0年,吴绍骙为清除“文化大革命”对河南农学院的影响、促成学院由许昌迁回郑州办学做出了特殊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由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自身创作、收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有;从公开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原作者。

如需转载,请与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