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84年
来源:河南教育科研网 作者:河南教育科研网 发布时间:2021-05-18 19:01 点击量:5548
1984年2月,河南省教育厅在巩县(今巩义市)召开社会集资办学经验交流会,在全省掀起富而兴学、集资办学的热潮。1979—1987年,全省共集资33.3亿元,相当于河南省1979—1987年政府普通教育基建投资的33倍多。新建校舍面积1852.78万平方米,维修、改造危旧房面积1449.51万平方米,新添课桌凳683.56万套、仪器1055.15万件、图书1452.1万册。“土台子、土凳子、土孩子”的“三土”现象在大多数地方已不复存在。1986年底,全省已有80%左右的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
1988年8月19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要继续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继续提倡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集资办学。1990年2月6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省筹资兴教工作。2月底,省政府又专门召开由市长、专员及地市教委主任、计委主任、财政局长参加的全省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会议,对全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省政府还把消除中小学危房和实现“六配套”建设列入省政府六大目标任务之一。1990年,全省共筹措预算外教育资金20.57亿元,创历史新高。1989年、1990年连续两年全省中小学危房比例稳定控制在0.5%以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社会集资办学和群众捐资助学的先进典型。乡、村一级一次性集资建校投资30万元以上受到省教委树碑表彰的单位有792个。全省实现“六配套”的中小学达4.66万余所,占中小学总数的93.13%。1991年,河南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工作逐步转向提高建校标准、充实教学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发展阶段。
1992年9月3日至13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在河南召开全国集资办学现场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国家计委主任郝建秀,财政部副部长刘积斌,全国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黄辛白,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罗进新,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邹时炎等出席会议。会议期间,李铁映、柳斌、邹时炎、郝建秀、刘积斌、罗进新等发表讲话。河南省获得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颁发的嘉奖令及550万元奖金。会后,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40余个团体近千人次来河南省考察参观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由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自身创作、收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有;从公开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原作者。
如需转载,请与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络。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河南省教育厅
-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 省内高等院校
- 各地教科院所
- 中国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