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之窗 > 献礼建党百年 河南教育百篇
献礼建党百年 河南教育百篇

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76年

来源:河南教育科研网 作者:河南教育科研网 发布时间:2021-05-10 19:25 点击量:5642

 

 

  任访秋(1909—2000),原名维焜,字仿樵,访秋是笔名,河南南召人。6岁随父读书,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23年夏,考取河南第一师范。1929年夏,考入北师大中文系,师从钱玄同与胡适。

 

 

  九一八事变后,校园救亡运动进一步蓬勃发展,任访秋参加北京学生赴南京请愿的“示威团”,抗议日军侵华罪行。1933年,毕业后到洛阳河南省立第四师范任教。1935年重返北京学习。1936年,完成《袁中郎研究》的论文并通过答辩。

  1940年初,任访秋受聘于河南大学文学院,讲授“中国文学史——古代散文选”和“中国现代文学及习作”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访秋在河南大学开设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史等多门课程,并坚持学术研究。195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把他的研究文章结集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集》出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任访秋虽年近古稀仍努力耕耘。他发表的《论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鲁迅散论》等文章,为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文学史学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198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1988年,他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86年,任访秋主持了《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散文卷》的编选点校工作,全书四卷共200万字,计有100余位作家的作品入选。他还出版了《中国古典文学论文集》(1981年)、《中国古典文学论文续集》(1990年),共55万字。

  任访秋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1992年被评定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0年于开封病逝。

 

 

 

本站所有内容,由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自身创作、收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有;从公开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原作者。

如需转载,请与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