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成果公报
成果公报

重大招标课题成果要报第14期

来源:河南教育科研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14 12:44 点击量:8196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                 内部参阅

 

 

成 果 要 报

 

第14期

——————————————————————————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3月10日

 

 

河南省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河南省在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1.在家长学校办学模式方面,部分家长学校的办学体制不规范,少数家长与家长学校的配合较差,一些家庭的育人模式过于陈旧。2.在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家长学校领导的管理理念有待更新,部分家长学校缺乏家庭教育专业资格认证、缺少专业指导教师,少数任课教师缺乏专业认识、缺少家庭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动力,部分家长学校不重视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3.在家长学校教材建设方面,教材内容的时代感有待提升,教材的架构有待重整,教材编写的逻辑性有待加强,教材中数据的可信度有待提高,出版形式有待丰富。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1.加强家长学校的领导与管理。重视家庭教育观念与思想引领;加强组织保障,促使家长学校管理科学规范。2.强化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家长学校师资专业化水平;充实家长学校师资骨干力量。3.提高家长学校教材编写质量。做好家长学校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管理;遵守出版规律和出版流程;尝试信息技术手段,配备数字资源。4.完善家长学校课程建设。落实家庭道德课程;开发家庭阅读课程;开发家庭习惯训练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5.提升家长学校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和实践活动,拓展家校共育渠道;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  

  一、家长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学校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部分家长学校的办学体制不规范

  部分家长学校办学的资金投入不足,办学基本条件需进一步完善。目前,一部分家长学校的办公基础条件较差,相关设备配备不齐全。而且,办公场所简陋单调,缺少文化氛围的营造。

  部分家长学校管理不规范,考评奖惩制度有待完善。家长学校应在考评制度上再进行探索研究,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考评的操作性。

  2.部分家长与家长学校的配合较差

  部分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态度存在的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长学校工作的顺利推进。具体包括,家长对家长学校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清晰;家长的教育水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自我提升的意识欠缺。

  3.部分家庭的育人模式陈旧

  存在学校化与学科化倾向。部分家长以学校的教育内容为标准、以学校的学科为基础,学校里教什么家庭里就教什么,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复制和强化学校教育的内容,以致失去了家庭教育在内容选择上的独特性。

  存在重智轻德现象。部分家长忽视孩子个性和良好品德等方面的养成;把家庭教育理解为纯智育,又把智育理解为提高学习成绩(分数),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家长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孩子学习活动的管理上,包括督促背课文、做习题等方面,极少关心孩子思想品德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变化。

  (二)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家长学校领导的管理理念有待更新

  调查显示,家长学校管理是影响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重要因素。管理者支持与否,直接影响家长学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目前,中小学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要场所。中小学学校虽然有专业的教师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部分家长学校领导由于缺乏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视和科学管理,致使出现师资和经费短缺等问题。

  2.家庭教育缺乏专业资格认证

  类似于教师和医生的资格认证,家庭教育同样需要进行专业资格认证。家庭教育专业资格认证目的是遴选家庭教育指导人员,对家庭教育指导人员专业水平的认可,也是提升家庭教育指导人员自身的职业自信和社会认可度的重要途径,实现家庭教育指导人员专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小学家长学校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家庭教育专业资格认证。因此,家长学校要根据需要有效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岗位培训和资格认证,鼓励并帮助申请者参加专业培训。

  3.缺少专业指导教师

  从家长学校的人员配置上看,大多数家长学校是把本校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的主体。目前,很多学校把班主任安排为家长学校的指导教师。这样安排的初衷是有利于更好的加强家校联系,但是由于班主任老师日常工作繁忙,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担任家长学校的指导教师,难以保证家长学校管理和家校合作的质量与效果。

  其次,家长学校的任课教师队伍组成不完善,缺少专业性。目前家长学校的任课教师大多是兼职和临时教师,大多数教师只是在每学期开展一次专业讲座。任课教师的授课缺乏专业性的现实,致使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4.任课教师缺乏专业认识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是家长学校师资人员的主要任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学校教师专业化等同于学校教师专业化,家庭教育工作人员游离于教师专业化的边缘。

  5.任课教师缺乏家庭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由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加之教师本身工作负担较重,导致家长学校任课教师的安排和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出随意性。很多教师缺乏长期坚持的动力,进而失去对家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6.不重视家长学校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调查发现,社会对家庭教育工作的专业认同度不高,从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家长学校普遍存在对工作人员的学历教育、职前培训、职后培训等方面的重视不足。已有的培训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导致培训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7.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

  部分家长学校缺乏对家长学校进行监督评价的专门组织,对家长学校进行的定期检查主要是看家长学校的相关资料是否齐备,而对家长学校的具体实施情况缺乏深入了解。

  (三)家长学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的时代感有待提升

  现实中的家长学校教材普遍存在使用年限较长,时间跨度较大,修订工作跟不上,导致教材内容显得陈旧过时。

  2.教材的架构有待重整

  家长学校的教材缺乏一定的体系架构,各册内容出现重复,单册章节划分标准不清,导致适用对象泛化,教与学思维混乱。

  3.教材编写的逻辑性有待加强

  在家长学校的教材中,普遍存在题文不符、逻辑不清的问题。标题下经常出现标题不能涵盖的内容、同级标题相互包含、讲述内容与标题不相符、案例没有针对性等问题。

  4.教材中数据的可信度有待提高

  教材因其本身的严肃性,要求教材中所使用的数据均应标注来源和出处。然而,在某些家长学校教材中,一些数据既缺乏来源,也没有明确标注数据取得的时间,往往使用“据调查、据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等模糊性的词语来呈现数据,使得数据缺乏可信度。

  5.出版形式有待丰富

  在对河南省部分出版社出版的家长学校教材研究发现,省内现有家长学校的教材多为单色印刷,且个别教材印刷质量不高,用纸均为60克双胶纸,略显单薄。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教材与数字出版相融合已经成为大趋势,但我省现有家长学校教材还没有进行数字化教材的有益探索,尚未开发出信息化的家长学校教材。

  二、河南省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家长学校的领导与管理

  1.重视家庭教育观念与思想引领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起始教育和奠基教育,应当将人格教育、做人教育作为第一任务。家庭教育应突出立德树人,在家教中应提升核心素养、避免重智轻德。家长学校将从课程变革、教育方式变革、学习方式变革、管理方式变革、评价方式的变革五个维度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为更好的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核心素养教育,家长学校应与时俱进、放眼未来,引导家长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并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建设家长学校,引导每一位家长改变传统育儿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具体来讲,需要家长应改变过度看重分数、过度干涉孩子自由成长等行为,避免以“爱”的名义干涉甚至将自身的观念强加于孩子等。

  2. 加强组织保障,促使家长学校管理科学规范

  制定省域内《中小学家长学校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并规范机构组成、办学宗旨、目的、任务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家校共育指导活动。同时,指导家长学校制定相应的《家长学校章程》和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完善家校共育、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水平的内容,完善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全体家长会等组织形式。

  明确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模式。以家长委员会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对家长开展系统的课程培训,采取“五定”实行制度化管理,即定专门的家长学校组织领导机构、定学习教材、定上课时间、定上课地点、定考核评议,以班级为单位实行管理。

  学校每学期固定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不定期举办学术研讨、教育沙龙、经验交流、学习参观等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通过政策解读、专题培训、主题研讨、现场指导、案例展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监护权和教育权。通过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日常交往联系,增进家校信任。

  (二)强化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1.提升家长学校师资专业化水平

  加强家长学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师资专业化水平。一是提高继续教育针对性。二是保证继续教育的系统性。三是坚持常规性培训。

  2.充实家长学校师资骨干力量

  强化家长学校理论工作者队伍、家教咨询指导服务队伍、家校共育知识宣讲队伍和家校共育志愿者队伍建设,重视对指导人员数量、质量和指导实效性的管理,从实际出发建设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基础的专家队伍、讲师团队伍、教师和家长志愿者队伍等,并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具备指导能力的家校共育指导工作队伍。

  (三)提高家长学校教材编写质量

  1.做好家长学校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管理

  家长学校教材应突出地方本土特色。教材建设的组织者应掌握好国家、省、市关于家庭教育最新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理论,确定教材编写的起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做好家长学校教材建设的组织、管理和支持工作。针对家长学校教材建设,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规划,并建立长效的审核、评估机制。把教材建设纳入教学管理和督导的正常程序中,使其变成一种经常性的、长期的工作。同时,应像中小学教材一样,实施审定制度,由相关机构组织专家审定委员会,对教材进行最终把关。

  2.遵守出版规律和出版流程

  确定教材编写方案。教材编写方案包括教材套书的编排方式、章节内容容量、体例安排和栏目设置等方面。确定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套书体例不一致、栏目不一致等问题。

  集体研讨编写大纲。对主编拟定的编写大纲,教材建设的组织者和出版者应召开包括美编在内的所有编辑、作者共同参与的研讨会,认真研讨每一个章节内容的设置,对不合适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

  遵守“三审三校”和印前质检的出版流程保证图书质量。

  严格把关印刷质量。要选择质量合格的纸张和具有相关资质的印刷企业,确保实现绿色印刷。

  3.尝试信息技术手段,配备数字资源

  在家长学校教材的建设中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针对教材中某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以二维码的形式链接出相应的视频和图文等课程资源;附加音像光盘,提供可视化的教学内容;建立网络平台,为家长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家长)提供教与学的资源支撑。

  (四)完善家长学校课程建设

  1.落实家庭道德课程

  开发家庭道德教育课程,引导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中,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认同和传承,坚持培育年轻一代的文化气质和精神气节,让他们立志、立德、立人。

  2.开发家庭阅读课程

  第一,鼓励文本阅读。学校要有计划地建设书香家庭,有计划地开发家庭阅读课程,每周定时开展亲子共读,定时开展读书分享,并建立读书激励机制。

  •   引领影视课程应用。家长学校可以向家长推荐有价值的电视、电影,布置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然后开展交流、讨论和影评活动。

  第三,开发家庭时评课程。引导家长在双休日、节假日等能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与孩子一起浏览报刊新闻,就社会问题、时政问题、

  生活现象开展讨论交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3.开发家庭习惯训练课程

  开发家庭习惯训练课程,着力培养三大习惯: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的作息习惯等;二是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如交往有礼貌、讲诚信,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同学等;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质疑习惯、提问习惯、作业习惯等。

  4.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社区服务课程、社会考察、调查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动手课程、游学课程。这些课程要在家长的指导下一起完成,起到磨炼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以此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学习素养、信息素养、国际素养、能力素养。

  (五)提升家长学校教学质量

  1.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发挥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运用家委会、提升母亲工程等载体,积极创设条件,邀请教育专家、优秀班主任开设专题讲座;通过开办家教沙龙,开展“家长进学校、家长上讲台”活动,让优秀家长介绍成功的家教经验;借助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渠道,召集家长参加专题讲座和教育咨询。

  强化家校联动,鼓励家庭阅读。学校要以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为载体,通过好书推荐、亲子共读、读书笔记等形式,引导广大家长阅读;举行书香班级与书香家庭评选;组织家庭教育征文比赛,编写家教案例论文集等。

  2.丰富教学实践活动,拓展家校共育渠道

  利用学校宣传阵地,邀请家长与学校共同策划、组织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常识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共谋,开展文明素养、科学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依托家长学校、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儿童福利机构等公共服务阵地,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家长参与实施公益活动,促进家校共育社会化进程。

  3.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

  在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分层次、分批次进行授课,进一步丰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针对特殊教育阶段、特殊家庭,家长学校要选择较为适切的教学内容。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家长学校的教学方法应转向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辅以互动为主的课堂体验法和练习法。任课教师应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让家长参与,交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经验;在课堂活动中,通过体验式教学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的感悟等等。

 

 

 

 

 

 

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河南省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9]—JKGHZDZB—16)

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家教指导中心惠国中、郑州师范学院毛丽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