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招标课题成果要报第13期
来源:教科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19 15:34 点击量:8486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 内部参阅
成 果 要 报
第 13 期
—————————————————————————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8月16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河南农村成人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摘要:农村成人教育质量提升对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调查表明,尽管我省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诸多成就,但也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许多问题,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我省“十三五”规划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普遍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办学条件得不到保证,设施缺少维护;二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缺乏,很多乡镇已经没有专门的成人教育老师,部分地区也是临时性的教师兼职;三是教育方式与内容滞后,教学资源匮乏,课程设置上缺乏针对性,与农民的实际需要不匹配,供需偏差问题明显,供给质量不高。对此,提出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分类教育培训、夯实教育主阵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加强扶持力度等决策建议。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民,而农村成人教育是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和人才振兴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18年末河南省城镇化率为51.71%,仍有5266万人口在农村,农民对知识、技能和信息的需求迫切,实际是农村成人教育发展遇到瓶颈,教育设施薄弱、资源投入少、人才不足等问题突出,农村成人教育质量提升迫在眉睫。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农村成人教育要更加具体有力,需要转变农村成人教育理念,建立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规范乡镇成人教育学校发展,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设立专门的农村成人教育投入经费,全面推进河南省农村成人教育质量的提升,满足成人农民对于教育的实际需要,使之成为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一、河南省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成效
1.农村成人教育:在实践中拓展丰富。据统计,2017年河南省高等学校举办的各类成人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32.34万人次,注册学生32.43万人次。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结业人数33.36万人次,注册学生18.13万人次。职业技术培训机构0.71万所,结业学生216.07万人次,注册学生207.26万人次,教职工1.48万人。成人中学73所,结业人数4.26万人次,注册学生4.32万人次,教职工0.04万人。成人小学1161所,结业生24.84万人次。共扫除文盲0.29万人次,扫盲班教职工0.01万人,其中扫盲专任教师0.01万人。河南省高度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加快农村成人学校建设,推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为河南省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农村成人教育:城乡融合中提升教育水平。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教育理念,广泛推动省农科院、特色高校、成人教育中心、地方党校及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面参与到农村成人的教育、培训中,推进民主、法制、环保、文化、卫生、老年、建筑及技术等教育,构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体系,在为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农村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育体制上,由河南省教育厅指导和领导,河南省农委、农业厅、科协、人社厅、总工会等各部门全面参与,各高校、机构组织各类培训1000多场次,受益人数1000多万人,形成了以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同推进的功能体系。
3.农村成人教育:塑造终身学习品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推动地市积极建立学习型组织、乡镇和社区,发挥在带动基层学习中的师范作用。出台了《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并对各地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情况落实督导、检查,加强社区教育开展,依托县级社区教育试验区、示范区,逐步推动社区教育的全覆盖,尤其是通过“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活动品牌”、“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的评选活动,推动学习品牌、活动创,使学习型社会深入发展。
4.农村成人教育: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把农村成人教育作为攻坚脱贫、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2016年以来累计向贫困县职业学校投入10亿多元,开展专业、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持续实施贫困县中职学校“兼职教师特聘岗计划”,累计投入2400万元,资助学校聘请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投入资金1629万元,依托53个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实施“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对64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进行了技术技能培训。河南省教育厅、人社厅加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在全省职业院校中选择了10个农村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个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培养了一大批爱农业、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农村成人教育发展遇到困难
由于中心工作和教育重点的转向,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成教育发展遇到困难。一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受到各地市教育重点及财政收入的影响,普遍存在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办学条件得不到保证,设施缺少维护等问题;二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缺乏。河南省农村成人教育人才不断减少,很多乡镇已经没有专门的成人教育老师,部分地区也是临时性的教师兼职;三是教育方式与内容滞后。教学资源匮乏,课程开展难度较大,在课程设置上缺乏针对性,与农民的实际需要不匹配,供需偏差问题明显,供给质量不高,教育质量提升迫在眉睫。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提升河南农村成人教育质量的建议
(一)完善农村成人教育推进机制
1.建议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到乡村振兴、教育事业的总体战略部署中,建立起符合乡村振兴的成人教育体系。积极编制河南省农村成人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规划,把农村成人教育与各项经济社会工作协同推进。
2.建议由省主要领导推进,教育、财政、科技、扶贫、群团、农业等部门成员共同建立起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商议和推进工作的开展,形成服务全省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开展的合力。
3.建议省教育厅牵头制定农村成人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各地市、县(市)区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和督导,重点督促工作任务推进情况、教育项目的落实情况、资金使用的效益等等,并作为地方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优化农村成人教育内容
1.实用技术培训要突出重点内容。技术培训要结合各地区实际,以实用和适用为基本原则,确保培训的高效。如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要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进行教育培训,有些地区则需要小麦、玉米、水稻等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高品质粮种的技术推广等;劳动力转移突出的地区,要开展岗前培训、技术工种培训、企业管理培训等实用内容培训,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加强公共文化生活教育。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实际,针对老年人群,加强老年健康保健、医疗卫生、权益保障及太极拳、诗词、书法等教育,开展与之相关的文艺活动、竞技活动及娱乐活动,将教育培训、娱乐休闲、健身养老等有效结合,真正推动乡村老年人过上美好生活。同时,也要依托中小学资源和设施,把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家庭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基础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有机衔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3.注重政策性宣传教育。依托农村成人教育机构,推进大政方针、惠农政策、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各地市、乡镇及时宣传惠农政策,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经济政策、生态环保等内容的宣讲,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掌握经济社会发展总方向、把握总基调,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
(三)创新农村成人教育的形式
1.优化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建议探索成立农村成人教育综合体,教育综合体要由政府主导推进,依托乡镇成人教育学校、社区学校、老年学校等,联合教育、农业、社会、文化、经济、妇联、科协等部门,充分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资源集中、协同利用和同步推进的教育联盟。
2.开展好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推动成人学校、教育机构主动与省内高校联合开办各种形式的学历班、培训班,对农民、乡村干部进行培训,创新农民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模式,依托企业建立订单式教育培训基地,让农民通过实训提高技能,并能够进入培训企业工作。推进成人教育社区化,推动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实验区建设,采取自建、组建等方式,建立社区教育公共资源,通过专职、委派、招聘等办法,建立专业的社区教育队伍,逐步发展起农村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教育志愿者两只队伍,积极乡村成人教育发展。
3.推进农村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专业化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推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在资金、设施、项目、师资、课程等方面的共享,尤其是推动县市两级教育资源的融通,依托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人才队伍和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复合型教育。
(四)注重本土人才的分类教育培训
1.发展“三农”工作队伍。通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推进基层干部的教育、进修、培训,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第一书记选派,优秀专家队伍的教育培训等方式,让优秀人才能够扎根农村,关心、关爱农民,推动农业发展,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三农工作队伍。
2.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制定出河南省职业认证、教育培训、扶持引导为架构的制度体系,打造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示范点。在具体的培育上,支持农校、机构、合作社、企业承担教育培训任务,采取“弹性学制、农学交替”的教育形式,开展农业经营带头人、技术带头人、精准扶贫培育等教育培训计划,培育专业化的生产、服务、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员,推动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农业新业态的发展。
3.推动教育扶贫的精准化。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实用技能职业培训、农林教育培训、企业扶贫教育培训等,加强对农村旅游、集体经济、生态环保、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公益培训,推动教育目标和措施的精准化,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促进当地资源的产业转化,推动贫困人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五)夯实成人教育发展主阵地
1.推进乡镇成人学校建设。在部分地区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乡镇成人学校建设专项方案,各地市教育局设立专门的推进机构,出台相关设施意见和推进方案,并成立工作小组,督导和促进成人学校的建设。
2.建立起完备的阵地设施。建设方式上可通过乡镇承办、联村建设、村企联合等形式进行建设,场地选择上租赁或利用好乡镇、村集体的闲置场地,或用活村委大院、文化大院等,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专项教育经费新建、扩建设施,建立起专门的成人教育校舍校园。
(六)推进农村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1.建立多元的信息学习平台。建立河南乡村振兴公共学习平台,设立专门针对在村务农老年人的学习课程、板块,由村干部依托平台定期组织学习,并通过后台的监管,掌握学习情况、实际需要。针对在村的年轻女性及中轻年男性,依托微信公共号、视频学习资源及视频现场教学等方式,分类进行教育教学。针对流动人口,要建立流动课堂、网上教学等形式,建立学习积分制,督促流动农民的教育学习。
2.加强对现代科技应用的教育。通过采取在校学习、科技培训、网上教学等方式,加强对智能手机、电脑、物流、电商、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培训,拓宽他们的学习方式及增收致富的渠道。针对部分老年人接受能力慢的现实,要发挥村两委、党员的帮扶带动能力,通过结对带动、一对一指导,以及家庭间的互帮互学、代际间的互助等形式,把教育社区化、家庭化和日常化,提升新技术、新科技的接受能力。
3.搭建数字化学习阵地。逐步推动河南省乡村、村两级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设置数字化学习设备和终端,让农民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阅读。设立数字化学习大屏及相关设备,方便农村各类人群能够及时阅读、学习最新的知识,可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指导。
(七)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扶持力度
1.加大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建议由省教育厅对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所需要的经费进行评估,结合未来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设定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同时,在财政拨款为主的前提下,通过订单培训、联合办学等形式,引导企业、个人、社会等多主体力量投入,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
2.充实农村成人教育干部和师资队伍。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逐步推进县乡政府在中职教育编制体系中,统筹解决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的编制问题。在职称评聘、考核、晋升中可与当地中小学一起开展,确保享受同样的待遇。兼职教师实行聘任制,主要来源县级农业部门、党校、高校及科研机构,聘任的教师要真正的懂农业、爱农民,承担起应有的教育责任。
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阈下河南农村成人教育质量提升策略》(课题编号:〔2018〕—JKGHZDZB—12 )
郑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王运涛供稿
上一篇:重大招标课题成果要报第12期
下一篇:重大招标课题成果要报第14期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河南省教育厅
-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 省内高等院校
- 各地教科院所
- 中国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