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无中断的有力体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cs 发布时间:2009-01-06 15:41 点击量:5353
——读《河南教育通史》感言
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民
《河南教育通史》从远古中原教育起源,一直写到21世纪之初,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具有中原特色的教育史。其成功之处,概括起来就是导向正确,内容切实,编排有序,颇有创意。这部史书的出版,无疑对加强河南教育的凝聚力、创造力大有裨益,会激励和推动河南教育的发展,为当前的教育改革、为今后的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和规划的依据。
地方教育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其承传的载体。中原教育既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承传五千年不中断的载体。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它没有中断。古代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印度古代文化,都有中断的问题。惟有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没有中断。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在于继承性这根不断的红线,它将古老与现实连接起来,为子子孙孙保留着数千年的历史特征。中华文明没有中断,最主要体现在中原文化没有中断,也就是说中原文化的持续发展,是中国优秀文化不断发展的中流砥柱。文化没有中断,有赖于教育没有中断,也更多地体现在教育没有中断的这个重要环节。从《河南教育通史》一书可以看出,中原的教育优秀传统一直没有中断,这是中华文明无中断的有力体现。
中原文化是“根”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根”。中原的教育也是一种“根”的教育,它产生、发展和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教育。这主要体现在夏、商、周时期教育体制已形成,而夏商周时期国家建都中原(西周洛阳是东都),是发展教育的中心,因此说中原地区是中国教育优秀传统之“根”。这在《河南教育通史》的第二章中有充分反映。
与中原文化的发展轨迹一样,中原的教育在历史上有几次辉煌的时期,夏商周是其一,春秋战国是其二,汉代是其三,唐宋教育是其四。这几个时期,中原的教育是世界教育史上的耀眼的时期。它的发展,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原历史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学府,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产生了一系列的学用一致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人才。强调德教、正直、孝道、中庸、和谐的教育思想,这些宝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后人不断继承、不断发扬优秀文化和教育传统。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教育能像中国的传统教育这样崇敬祖先,这对现代精神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优秀的文化教育事业,这是我们中原和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
在15世纪、16世纪之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的教育、科技在世界上绝对居于第一位。后来因种种原因落后了,这是大家共知的事实。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日益中兴,逐步壮大起来;我们中原也是一样。古老的文明、传统的教育思想激励、昭示着我们寻找、创造更光辉的未来。
民族复兴,决不仅是追念遥远的古代,不是仅限于重复古老的辉煌,而是在那个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推陈出新,找回我们的民族尊严,追求更高更新的发展。
我们相信,《河南省教育通史》的推出,无疑会对中原的崛起发挥日益广泛的持久的推动作用。也希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这部教育史能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反复修订、重版,更臻完善。
下一篇:河南省教育学会个人会员申请表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河南省教育厅
-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 省内高等院校
- 各地教科院所
- 中国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