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英语情感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mcen 发布时间:2011-12-27 08:19 点击量:789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潜能的发掘,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发展的促进都寄托于认知因素的培养和开发上,从“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到智力的开发、学习方法的掌握直至创造性的培养,走的都是认知方面单线突进的路线,以为教学最根本的就是通过抓认知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其结果是失之于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积极调动和充分利用,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形成重知轻轻的教学失衡状况。这种失衡状况在语言教学中表现为过分强调语言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项茂英,2003)。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束定方,庄智象(1996:46)把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分为动机、态度和个性特征,认为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Scovel,T(2001)研究了动机(motivation)、焦虑(anxiety)和移情(empathy)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情感因素是造成外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情感因素(affective variables)极有可能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统一起来。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忽视成为英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因素之一。在这次基础教育改革中,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即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感教学模式这一有组织的教学手段,巧妙利用教学中存在的静态和动态情感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落实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以形成情知互促并茂的新局面。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生活情感和人际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改变原有的重知轻情的教育观念,采用情知互促并茂新理念。注意情感在英语教学各个环节的运用:适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心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改善教学课堂上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情绪背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对教学组织的优化;鼓励、尊重和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在教学中营造学生和谐的心里氛围,排除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压抑、紧张情绪,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不仅获得知识,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教师在不断探究新的教学途径和新的教学策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探究中改革,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英语情感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课题组选择平顶山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二班作为实验班,八年级三班作为对比班。

  (二)实验变量的确定与控制

  1、自变量

   优化课堂教学的情感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情感教学策略。

  2、因变量

   学生认知因素的变化,主要是认知学习方面的成绩变化;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即包括道德情感、理智情感、人际情感审美情感和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3、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1)研究对象差异性的控制:选取的实验班与对比班在男女比例、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纪律状况等各方面水平相当。

  (2)教学环境的控制:实验班与对比班之间不造成人为地竞争气氛,排除各种对立因素。

  (3)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作业量的控制:实验班与对比班三项保持一致。

  (4)教学方法的控制:实验班严格按照情感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情感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而对比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寓教于乐原则

  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具体包括两条教学原则:一条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另一条是要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以情施教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这条原则又包括三条教学原则:第一条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第二条,是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第三条,是教师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3、师生情感交融原则

  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

  (四)情感教学模式的结构

  情感教学模式是以情感为主线构建起来的,旨在通过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充分重视和有效调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优化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1、情感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

  (1)诱发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教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教学内容或形式成为学生学习的诱因,以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活用资源,发展情感能力。

  教师有意识地充分利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情感因素,作为培养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情感能力的有用素材,在积极推进认知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高尚情感以及情感能力。

  (3)认知评价,激励学习动机。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认知评价的同时给予积极地情感评价,使学生在获得认知反馈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鼓励和鼓舞,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中后期获得增强后续学习行为的动力,起到学习途中的“加油”和鼓劲的作用。

  (4)巧用策略,调控愉快情绪。

  教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处于愉快-兴趣情绪状态,通过情绪积累,将有助于形成乐学操情,这正是教学的重要情感目标之一。

             情感教学模式

 

 

  

  (五)情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创设教育情境策略

  教师在语言实践和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自然地进入语言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内化自己的情感,获得以情优教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Feeling Happy  Section C中关于电影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时,先播放这部电影的一部分视频和轻快的音乐《Do Re Mi》,这种活泼欢快的歌曲和有趣的短剧一下让学生兴奋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乐于去了解这部电影的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这篇文章。

  教育情境的设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实物展现、图片显示、音乐渲染、话语描述、模拟表演等。

  (2)倡导亲身体验策略

  情感教育所依赖的主要心理机制是感受和体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将语言所承载的间接经验与学生的直接经验进行交融善于创设易唤起情感体验、最能调动感性积累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活化因素”,使教学活动成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个体生命的感性参与,关注教学的过程及情感体验,注重个体经验与新的知识信息的互动联系。例如在学习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8 Our Clothes Topic 2 What would you like to wear?有关校服的话题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本校的校服的材料、款式和色彩,辩论为什么学校让学生穿校服,最后让学生动手设计自己的校服。通过讨论与动手操作,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3)注重潜移默化策略

  情感如春雨,无论是“有声”还是“无声”,润物都应该是渗入侵入式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抚慰心灵,净化灵魂。情感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紧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情感世界的情感教育,其效果远胜于抽象的说教。教师自己应该努力成为具有健康丰富情感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自身更具有亲和力,使教育行为更具有说服力。例如在讲授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 6 Enjoy Cycling  Topic 3 Bicycles are popular with people中关于骑自行车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话题时,老师以身作则,自己家离学校很远,仍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己经常骑单车郊游参加环保活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骑自行车不但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而且能强身健体。这样学生在“无声”中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把握教育契机策略

  教师要把握能够触动学生的教育时机,也即“教育情境”,然后把自己对学生的真情与学生的“处境”自然融合,教育奇迹便是在这样的情境交融中产生的。例如在讲授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 6 Enjoy Cycling  Topic 3 Section B时,这部分内容是关于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的,教师把握时机,利用本班同学李晓飞的事例进行上课。上周五放学时李晓飞骑快车,在马路上与同学互相追逐,导致自己摔倒,胳膊骨折,这样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事故。教师利用这个例子,让学生讨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学生根据李晓飞的情况展开讨论,讨论非常激烈,教师适时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学会了有关交通的交际语言,提高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达到以情优教的目的。

  (5)开展平等对话策略

  开展平等对话,实际上是在师生间建立关心和尊重、相容和接纳、信任和公平、互动和互惠的人际关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自主意识、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要让存在差异的学生获得多元的价值肯定和个性的良好发展,让“沉默的大多数”不放弃自我,教师更应该对他们抱持教育责任和生命关怀,为他们创设在交往语境中积极感受自我的机会,满足其自尊需要,使之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教师要创设行之有效的对话方式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对培养其良好个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6)正向性评价策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充分给予学生正向的、富有促进性的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增强后即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第一,对于成绩不佳的学生,教师要以学生自己原有的成绩为背景而不是以学生同伴的成绩为背景来评价他们现在的成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及时的鼓励;第二对于取得成功的学生,教师更应给予表扬,鼓励他们进行内源性归因,即将成功归因于学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暗示其将来仍有希望取得类似成功。第三,学生的课堂回答基本正确时固然要予以积极的;当学生的回答只有部分正确时也应肯定其合理部分,鼓励其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当学生的回答基本错误时,也要肯定其敢于回答的勇气,并告知如何得到正确答案。

  在有效推动英语情感教学模式运行的教学实际操作情境中运用的教学策略还有:提高情感质量策略、优化人格技能策略、目标吸引策略、超出预期策略、设置悬念策略、情感迁移策略、特色性评价策略、期待激励策略、灵活分组策略和角色转换策略等。

  三、实验具体操作过程

  英语情感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教学策略的应用

  实验教师根据英语情感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结合中学生的特征,有效整合仁爱版中学英语教材,以“以情优教”为理念,合理利用情感教学策略,实施英语情感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以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Food Festival为例来说明英语情感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中的运用。 

  (一)诱发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环节

  情感教学模式的诱发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环节不仅在上课开始时出现。在上课过程中这个环节以通过不同的策略的实施,多次得以体现。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本节课,教师采用了创设教育情境策略、设置悬念策略。

  (1)设置悬念策略的实施:本节课一开始,教师出示Daniel Igali 的照片。

  Teacher: Boys and girls,do you know the athlete?

  Students: Sorry ,we don’t know him. Can you tell us who he is?

  Teacher: Sure.He is a Canadian athlete.But he was born in Nigeria.He is an Olympic wrestling champion.

  Students: Wow,he is so great.Would you like to say something more about him?

  ……

  在呈现照片时,利用学生急于了解这位运动员的好奇心,介绍他的一些情况,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教师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关于他的更多信息,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细节,这种方式确实把学生的“胃口调足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创设教育情境策略的实施:我们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师生、生生互动,从而在输入新的语言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互动中主动探究理解新知识、体验成功的情感。我们在创设语言情境时,不但要考虑新的语言输入材料,更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基础及情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营造适宜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输入的新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态势,充分准备去感知新内容,并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准确地理解、成功地使用新语言。

  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入手,创设情境,呈现新知,激发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营造事实情境,引入新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求知欲望;从学习中的疑难或困惑入手,设置疑境,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及时展示新知,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发展入手,建构悬境,激起猜想,并利用学生急于评价的心理,呈现新知,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好的情境设计都离不开问题链,随着问题的层层展开,学生不仅获得了语言新知,更发展了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同时问题链还是我们有效调控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

  在学生了解了一些关于Daniel Igali的信息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尼日利亚的贫穷村庄的简陋学校的图片和播放一些孩子渴望读书的视频。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陷入沉思: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建一所好的学校?让更多的同龄人拥有读书的机会。这样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其内在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学氛围立刻变得非常激烈。

  Teacher: How do you thing about their school?

  Students: It’s too old.

  Teacher: How can we help them?

  Students:We can build a new school for them.

  Teacher: Then we need some money.

  Students: We can raise come money.

  Teacher: How about having a food festival to raise money on the playground?

  Students: Good idea!

  (二) 活用资源,发展情感能力环节。

  (1)赋予情感策略的实施:学生了解尼日利亚的学校和学生上学状况后,对比我们的学习读书环境,通过中尼的教育情况对比,将学生对自身的关注,迁移到对尼日利亚学生的关注,培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并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产生爱国主义情感,也赋予新课一感情色彩。

   (2)倡导亲身体验策略的实施:在讨论What will the food festival be like?时,让学生分组参与设计美食节,这样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经历,开动脑筋,设计出美食节的流程。学生主动参与,在认知过程中个体生命感性参与,关注学习的过程及情感体验,个体经验与新的知识信息进行互动联系。学生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在场”,将他们的自身经验和生活履历融入课堂活动,从而获得意义构建和生命成长。

  (三)认知评价,激励学习动机环节。

  认知评价,激励学习动机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在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处理方面,使用了正向性评价策略、把握教育契机策略和开展平等对话策略。

  正向性评价策略的实施: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朗读课文之后,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给予不同的鼓励性评价。例如:

  ⑴ Great!Wonderful!Excellent!Well done / Good job!

  ⑵ You’re very bright / clever / smart

  ⑶ That’s a good / great / bright / idea

  ⑷ Don’t be shy.I believe you will do it better.

  ⑸ I quite agree with you.I certainly agree.I couldn’t agree more.That’s my opinion,too.

   对学生有创意的、创新的思维火花及灵感,发言中的闪光点的也肯定可以使用以下的用语:

  What a bright idea! Thank you.

  That’s a great answer.

  You did a good job!

  Good point!

  Good job!

  Perfect!

  I couldn’t believe my ears!

  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难度不同的问题。这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难,有些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是并不完美,但老师还是尽量给予针对性评价,加以鼓励。对平时较差的同学也肯定地说“You’ve done a good job”。从学生发亮的眼神中,教师感受到这种方式对学生形成了非常积极地影响。当然,鼓励的方式尽量灵活多样,课堂用语也力求有所变化,争取更加贴切和具有针对性。另外,当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教师专注地倾听学生的发言,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中包含了教师的信任与欣赏,带给学生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

  (四)巧用策略,调控愉快情绪环节。

  在巧用策略,调控愉快情绪环节,为了使学生的主导情绪处于“好奇—疑问—推测—了解—快乐”的体验中,在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方面,教师使用了灵活分组策略和开展平等对话策略。

   (1)灵活分组策略的实施

  在情感教学模式中,每小组以四人为宜,超过4人的小组虽然每人也有机会参与活动,但组员平均“闲置”的时间会加长,从而降低了每位学生的参与度。我们要将学生合理分组,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组内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此外还要对小组进行科学分工:组长协助我们组织并监督课堂活动的开展,组员按活动要求,各负其责,取长补短,从而顺利完成语言教学任务,培养团队精神,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此外,在情境互动的小组活动中,学生要有对活动总体把握的“决策权”,同时每个人还应有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的“自主权”,他们可以自由地发现、质疑、思考和总结,从而充分发挥个人的思维潜能,弥补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样语言学习活动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而且让他们进行了信息和情感交流,并有机会将新学的知识用于理解和表达实际意义,情境互动可以使语言形式操练转向语言内容的操练,使学生的认知从知识外部特征转向语言内化的操练。在练习对话时,老师让学生们以亮亮对话、小组对话、男女生对话等不同形式进行操练,给学生充分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在巩固练习阶段,让同学们进行一个调查(Make a survey),在班内选择几个对象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和做过的好事(Main deeds),通过句型的熟练操练和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同时,使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了解同学们的好人好事,培养了学生高尚情操。

  (2)表情调控策略的实施:在复习和操练本课内容是,老师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并且使用手势、微笑、眼神瞪体态语言促进师生的交流。

  四、实验结果

  本次试验,根据预设方案,经过一学年的实验,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心理和情感、能力等方面均发生很多变化,课题组对此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学习兴趣”调查

  通过使用情感教学模式和情感教学策略,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和情感是否有显著变化?为此我们依据Oxford等(1990)编制的学习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简称SILL)中的情感策略部分,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增减制成了一个调查问卷表。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题由单项选择组成,每题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5分表示“总是”,4分表示“经常”,3分表示“有时”,2分表示“很少”,1分表示“从不”。现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如下(分值为班平均分):

调查内容

实验前

实验后

1.我善于发现英语学习中的乐趣。

2.53

3.24

2.我喜欢看英语读物,听英文歌曲。

2.50

3.11

3.我喜欢教师在教学中多用英语讲课。

3.23

3.78

4.我在英语学习中对作业和测试中的错误能马上改正。

3.08

3.59

5.课后我能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英语知识。

2.48

3.57

6.我有学好英语的需要,所以我很认真。

3.0

3.86

7.我有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强烈愿望。

3.02

2.97

8.学习英语时我喜欢与人积极合作去完成学习任务。

2.75

3.0

9.当我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我留意自己是否会紧张。

2.89

2.49

10.我在使用英语时不怕犯错误时。

3.05

3.19

11.当我英语学习中犯错误时,我鼓励自己。

2.70

3.30

12.我有意识地阅读一些略带难度的英语材料。

2.17

2.76

13.我能根据上下文积极地猜测词义,判断句子大意。

2.63

3.57

14.只要课堂上自己有实践语言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

2.58

2.76

15.我把考试失败归于自己的努力不够,而非能力问题。

2.98

3.78

16.我渴望老师关心我的英语学习进展情况。

3.53

3.76

17.我不受沉闷或愉快课堂气氛的影响。

2.70

3.43

18.在英语学习上我总是希望教师鼓励多于批评。

3.22

3.97

19.我提问,以便弄清或证实英语上的问题。

2.56

3.38

20.我尽量学习有关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2.56

2.97

 

 

 

1~3项是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否有提高?实验前和试验后的三项得分均值分别为2.75和3.37,有显著差别。这表明,通过一学年的情感教学尝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较大提高。第(1)项从最初的基本否定(2.53)转为肯定(3.24),这为他们积极投身于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4~5项调查学生对待英语作业以及学习的态度。实验前和试验后的(4)、(5)两项得分均值分别为2.83和3.58,有显著差别。不难看出学生对待英语作业的态度有显著提高,尤其是第(5)项分值的显著变化说明学生在学法上有明显转变。

  6~8项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与合作意识。实验前和试验后三个单项得分均值分别为2.25和3.28,有显著提高。这表明通过情感教学的实施,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习英语的需要有所增强,已具备了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由单打独斗向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节有了明显的好转。

  9~11项调查学生克服心理的情况。实验前和试验后三个单项得分均值分别为2.88和3.01,有了一些变化,但不是很明显。这说明学生在使用英语时还会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但他们已基本具备了对紧张和焦虑心理的调控能力。

  12~13两题旨在检查学生扩大阅读,积极面对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令人欣慰的是第(13)项分值有明显的变化,说明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第(14)项分值变化不大,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还不够珍惜体温和表现自我的机会。第(15)项分值变化明显,准确地反映了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和很强的自信心。第(16)项前后分值始终很高,说明学生渴望教师的关心。(17)~(20)各题的分值变化反映出学生希望小得到教师的及时鼓励,在课堂上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评估,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口语能力测验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口语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英语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因此也是检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试验阶段,课题组安排了两次测试,测验证实,实验班的学生在这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而对比班两次测验的结果没有显著地变化。 

  口语测试成绩统计表

 项目

  

  

  

  

  

  得分

正确度(10分)

  

流利度(10分)

语音语调(20分)

音量(5分)

合计

 

  

  测

  试

  时

  间

  验

  班

  比

  班

  验

  班

  比

  班

  验

  班

对比班

  验

  班

  比

  班

  验

  班

  比

  班

初测

8

7.9

7.8

7.5

12

12.5

3.8

4

31.6

31.9

2009.9.

末测

9.5

8.2

9.2

9.2

17.5

15.5

4.7

4.4

40.9

36.6

2010.6.

此外,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在试验前后也有显著变化:

  实验班实验前、后英语学习成绩统计表

  

 分析对象

  分数段

  人数

 

  60分以下

 

  60—90

  

 

  70-—79

 

  80—89

 

  90—100

 

  初测

4

12

13

9

22

 

  末测

   

8

10

42

对比班实验前、后英语学习成绩统计表

  

 分析对象 

  分数段人数

 

  60分以下

 

  60—90

 

  70—79

 

  80—89

 

  90—100

初测

3

13

12

10

22

末测

1

10

11

13

27

五、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与分析

  (一)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转变了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观念;转变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了只重视共性教育、忽视个性发展的观念。由重知轻情到情知互促并茂,注意情感在教学个环节的运用:学会调整学生的学习心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改善了教学课堂上的人际关系,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绪背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对教学组织的优化;学会鼓励、尊重和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学会在教学中营造学生和谐的心理氛围,排除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压抑、紧张情绪,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活动中,不仅获得知识,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通过“以情优教”的研究实践,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都学会了运用情感育人的策略,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和生活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形成了乐学的情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正向性评价策略的实施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认知学习的动力,树立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经过一年的情感教学实验,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实验班学生在认知水平、道德情感、审美情感、生活情感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上课时注意力明显集中,动脑筋思考的积极性也有较大提高,学习动力明显增强。

  实验证明,情感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能使学生经常沉浸在教学所营造的良好情绪氛围之中,能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产生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体验到语言在生活中的实际演练和学会运用所学语言的成就感;让班集体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增多,在潜移默化中使班级人际交流中形成亲和力;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了安全、接纳、宽容的氛围,使他们敢于尝试和开放自己,勇于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

  六、讨论

  英语情感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情感投入,将爱融入教学全过程,做到尊重学生主体,以情激情;改进教学方式,以教育情;开发教学内容,以文寓情;注重形成评价,以评促情;加强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以德育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水平,有效地实现《新课标》的素质教育目标。

    然而,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万能的,运用它还需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情感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上,要根据年级、班级、学生、教学单元、甚至每节课的发展而作相应变化,要有的放矢,注重实效,不要追求形式,即要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变通和再创造,无论对哪个教学环节,都要注重落实,切实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不要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使学生的参与活动走过场。此外,从教学改革发展的眼光看,教师应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无模式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将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并逐渐形成和树立带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推动教育理论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晓伟. 情感教育.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