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29年
来源:河南教育科研网 作者:河南教育科研网 发布时间:2021-03-24 15:48 点击量:1579
吴靖宇(1900—1931),号树烈,河南省商城县人,中共党员。1917年在北京就读于京兆农业专门学堂,学习马列主义。1923年2月吴靖宇回到河南商城县,除在文中小学任教外,还创办平民学校,白天教群众子女读书,夜晚教工农市民识字。1925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来,30余名夜校学员立即成为商城县反帝爱国斗争的中坚力量。1925年7月中旬,主要由董汉儒和吴靖宇2人负责经营的商城书社成立,后因董汉儒接受党组织派遣去湖北省农协会工作,吴靖宇成为主要负责人,商城书社也由最初的城关北街程巷口,迁至南关吴靖宇家中。商城书社经营的书籍主要与新文化运动相关,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著作有《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辩证唯物主义》等。
在商城书社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商城得到广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深入传播,促进了商城县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的蓬勃兴起。1926年,县各区、乡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组织普遍建立,而且办起了平民学校、读书会、通俗讲演所、公开图书馆、阅报社和新剧团等组织。商城书社不仅是传播马列主义,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而且是当时商城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吴靖宇一面任“商城书社”经理,一面利用夜间到平民夜校上课。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吴靖宇被捕。他虽遭严刑拷打,却坚贞不屈,后反动政府迫于全县绅士和工商学各界的压力,只得将他释放。他出狱后,除在县立一小任教外,还秘密参加商城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1928年初,中共商南区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准备发动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5月6日晚,武装起义在商南地区全面爆发。5月9日,各种起义队伍汇集斑竹园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亦称红三十二师)。红三十二师成立后,立即开展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过近四个月的艰苦奋战,初步创建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红三十二师和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对支援皖西六霍起义,乃至对整个鄂豫皖边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实现,都起了重要作用。
1929年12月25日,红军解放商城,改名赤城,成立了赤城县苏维埃政府,吴靖宇担任县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为了解决苏区小学课本和工农识字课本的紧缺问题,吴靖宇创办了红日印刷厂和红日报社,并亲自兼任报社社长。红日印刷厂印制的列宁小学课本、工农识字课本和《红日报》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豫东南苏区各地,有力地推动了豫东南农村儿童教育和群众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931年,在张国焘的“肃反”中,吴靖宇于农历8月15日遇害,年仅31岁。吴靖宇对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的传播和商城县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网站所有内容,由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自身创作、收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有;从公开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原作者。
如需转载,请与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络。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河南省教育厅
-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 省内高等院校
- 各地教科院所
- 中国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