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之窗 > 献礼建党百年 河南教育百篇
献礼建党百年 河南教育百篇

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47年

来源:河南教育科研网 作者:河南教育科研网 发布时间:2021-04-11 09:43 点击量:1561

 

 

第二期: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1937年)

  1927年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后,周以栗受中共中央委派到河南来整顿和恢复党组织,他重建了中共河南省委,并根据“八七”会议精神,设立了豫南、豫中、豫北3个特委,制定了暴动工作计划。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河南人民高举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旗帜,开始了武装推翻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

  1927年12月中旬,确山农民军和信阳农民军胜利会师,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指示,两军合组为豫南工农革命军,以张志刚为总队长,发展了四望山红色区域。1928年,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在光山开辟柴山堡革命根据地。在共产党和红军的组织领导下,柴山堡地区普遍开展了抗租、抗课、抗税、抗债、抗捐和没收地主田财的斗争。9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光山、商城、罗山和湖北黄安、麻城等8县划为鄂豫边特区。11月,中共鄂豫边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鄂豫边特委,以柴山堡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1929年5月6日,周维炯在商城南部的丁家埠(今属安徽金寨)发动起义。5月9日,各路义军会师斑竹园(今属安徽金寨),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周维炯任师长。红三十二师东进六安金家寨,创立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为了统一和加强大别山区党和红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将商城、光山、固始、潢川、息县、罗山以及鄂东北、皖西的十几个边区县,统划为鄂豫皖特别区,把活跃在这一地区的3个红军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1930年4月,中共鄂豫边特委和红一军军部在箭厂河(今属新县)组成。1931年11月,红一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总兵力近3万人,先后取得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4次战役的胜利,红军主力发展到4.5万余人,根据地人口发展到350万人,占有商城等6座县城,建立了26个县级政权。

  1932年6月,蒋介石亲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军事“围剿”。由于张国焘等主要领导人盲目轻敌,根据地大部分陷入敌手。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到川陕边界地区,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斗争遇到重大挫折。红四方面军主力从鄂豫皖苏区转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以留下的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二十五军,继续坚持根据地的斗争。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由罗山何家冲出发,北上长征,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由此进入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时期。与此同时,鄂豫边区也有红军游击队在信阳、确山、桐柏一带坚持革命斗争,直到1937年9月,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名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后被编入新四军为第八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河南省各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积极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1930年,鄂豫皖边区首府新集(今新县县城)各区乡办起了列宁小学、列宁高级学校、军政干部学校、师范班、红色医训班、无线电学校、工余学校和农民夜校,开办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

  回望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是在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中成长起来的,是在守初心、担使命的奋斗过程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支持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本站所有内容,由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自身创作、收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有;从公开渠道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原作者。

 

 

如需转载,请与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络。